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扶貧工作漸見成效

2014年12月01日

none

政務司司長暨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

扶貧委員會去年制定了首條官方貧窮線,並承諾每年更新分析,以監察本港貧窮情況。2013年貧窮情況分析原計劃於10月初舉行的第二屆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公佈,可惜高峰會因「佔中」而無法如期舉行。扶貧委員會在剛過去的星期六舉行第15次會議,我在會上公布了2013年貧窮情況分析。行政長官亦出席了是次會議,聽取扶貧委員會的工作。我們會盡力安排於稍後的適當時間舉行扶貧委員會高峰會。

 

2013年的貧窮情況比起2012年的有明顯改善。在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本港貧窮人口由2012年的102萬下降至2013年的97萬,貧窮率則由15.2%下降至14.5%,兩者皆處於過去五年來的低位。

 

在「相對貧窮」的概念下,2013年貧窮線因應本港經濟及住戶收入改善而上升。在政府政策介入前,2013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皆因人口老化而輕微上升。然而,政府的新扶貧政策措施提供了適時的援助,特別是令42萬長者受惠的長者生活津貼。就不同年齡組別而言,65歲及以上長者的改善至為明顯。長者貧窮率由2013年政策介入前的44.9%大幅下降至政策介入後的30.5%,跌幅為14.4個百分點,顯著高於2012年政策介入後的跌幅(10.2個百分點),這明顯是長者生活津貼於2013年4月起全面落實的效果。

 

然而,統計數據顯示仍有285,500名長者處於貧窮線下,當中超過八成的貧窮長者目前已受惠於不同的社會保障計劃,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縱使政府會繼續審視長者的需要,我們需審慎考慮有關數據,因為貧窮線分析以收入為單一指標,沒有計及資產。長者多處於退休狀態而收入偏低,但即使某些長者可能擁有資產,在貧窮線分析下仍會被界定為貧窮,因而高估長者貧窮率。事實上,根據過往一項調查,在貧窮線下而沒有領取綜援的長者中,有56%表示沒有經濟需要。有超過四成是居於沒有按揭或借貸的自置私樓。

 

另一方面,在沒有領取綜援的30萬貧窮住戶中,接近一半(約14萬戶)為在職住戶,較2012年只輕微下降了2,800戶(1.9%),遠低於整體貧窮戶數目4.5%的跌幅,再次顯示在職貧窮住戶未能如其他住戶般受惠於現時的恆常現金福利。他們的住戶特徵在過去一年無大變化,八成以上是三人或以上的家庭,平均工作人口則為1.2人,近三成成員為兒童及在學學生,家庭負擔沉重。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公布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正是針對這些家庭而設立的新援助計劃。急市民所急,政府已於今年7月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可惜由於少數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拉布」而無法適時通過。我們目前預計推出計劃的時間將至少順延至2016年初。我呼籲議員盡速處理有關申請,令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早日受惠。

 

我們一直強調,「貧窮線」並非「扶貧線」,我們不應亦不會將所有資源用於處於貧窮線下的人士身上,而應按政策目標和實際情況,靈活設訂不同援助計劃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以收扶貧及防貧之效。從貧窮線分析數據可見,越具針對性的支援措施,扶貧效益越為明顯。每減低1個百分點的貧窮率,綜援需要投放約48億元,長者生活津貼約63億,而無須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需要96億。由此可見,某程度的經濟審查能集中有限的公共資源幫助有需要的長者,令扶貧效益更為顯著。扶貧委員會日後處理其他議題(如退休保障)時,應緊記這項重要觀察。

 

最新的數據亦再次印證公屋的扶貧成效。計入以公屋為主的非現金福利後,整體貧窮率進一步由14.5%大幅下降至9.8%,貧窮人口由97萬下降至66萬。當中的信息非常清晰:興建公屋不單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也具扶貧成效,低廉的租金可以讓基層家庭有更多資源去改善生活,投放在下一代,有利整個家庭向上流動。本屆特區政府已盡最大努力去增加公屋供應。我們需要各界支持,協助政府提供足夠土地以達致建屋目標。

 

2013年的貧窮線分析顯示特區政府至今的扶貧工作漸見成效。隨着我們逐步落實行政長官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的扶貧藍圖,我們相信本港的貧窮情況會獲得進一步改善。當然,在「相對貧窮」的概念下和因應本地人口持續老化,貧窮率持續下跌的空間或許將會有限。

 

經過扶貧委員會及各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兩年來的努力,我對取得這些初步成果感到欣慰。政府會按扶貧委員會的建議,輔以貧窮線分析,繼續監察本港貧窮情況,探討適切的措施,支援有需要的人。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暨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12月1日在報章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