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Facebook Twitter Sina Google Plus

曾俊華談香港競爭力

2014年02月19日

none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雖然已經過了「新十五」,但我也要先跟各位拜過年。祝各位在馬年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龍馬精神。

 

還有一個星期,我就會公布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這幾日的確是比較忙碌,但是似乎每年都是「宿命難逃」,公布預算案前一星期都是最忙碌的時間。不過,我今日仍然爭取時間來跟大家見面和交流,因為「智經之友」多年來都是十分支持我們工作的好朋友,給我們提供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所以,我希望把握最後機會聽聽各位的看法和提示。雖然,修改預算案的空間不大,但是我都希望知道大家關心的議題。我亦都會把握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香港經濟發展的一些體會。

 

近年不少朋友熱衷討論競爭力這個議題。不少家長為了催谷子女,很早就安排他們學習琴棋書畫,希望可以「贏在起跑線」;關心香港的朋友,亦不時討論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競爭力,擔心我們的優勢和地位,會被鄰近城市取代,期望政府可以加緊發展經濟,特別是發掘有潛質的新產業,讓香港經濟有新的發展。

 

我自己亦有一個孫女,對於有家長要小朋友在幼稚園甚至更早階段就進行全天候特訓,參與競爭,的確感到有點不忍心。所以,在家裏我是當好人,惡人留給我太太做。但對於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發展經濟,我作為財政司司長,當然會格外着緊,不時當上壞人的角色。

 

我關心香港的競爭力,不是因為我怕香港在不同的競爭力調查中排名下跌。實際上,不同國際機構的調查,都有它們的局限性和主觀因素,不可能全面反映事實,所以,排名升降都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我真正關心的,是與競爭力互為因果的香港經濟表現,它關係到每一個香港人的就業和營商環境,直接影響到每一個香港人的生活。

 

要討論香港的競爭力,我認為必須要了解我們當下的優勢和限制,以及環球經濟的最新動態。能夠充分了解我們的強處與弱項,以及我們競爭對手的實力,我們才能夠對症下藥,鞏固我們已經具備的實力,提升有發展潛質的環節,繼續保持我們的競爭優勢。

 

我們的傳統四大支柱產業,即貿易物流、金融、旅遊、工商及專業服務,貢獻香港大約60%的本地生產總值,僱用了近一半的勞動人口。環顧海外其他大城市,能夠同時發展出四個以上支柱產業的地方其實寥寥可數。所以,對於有評論認為我們的產業單一,我始終覺得有點奇怪。

 

今天,當我們思考如何提升香港的經濟實力,我認為不應該,亦不可能,抽空這四個支柱產業去討論。我們一定要專心鑽研具有優勢、具有基礎、具有進一步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令我們可以進一步向更高增值的方向邁進。

 

提升我們的支柱產業,不單關係香港能否繼續在國際上保持優勢,亦影響超過百萬名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事業發展和晉升機會。所以,繼續做好我們的支柱產業絕對不是「食老本」。

 

回顧四個支柱產業近年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本身也是朝着高增值和多元化兩方面發展。貿易物流業提供的高端服務,貨值越來越高;金融業再不是獨孤一味專攻股票市場,隨着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和配合內地金融改革,人民幣業務和資產管理等新發展方向應運而生;旅遊業方面,我們着力增加硬件配套,吸引更多高消費旅客訪港;至於工商及專業服務,亦隨着內地市場開放,我們專業人員的市場亦越來越大。

 

鞏固這些支柱以外,我們當然應該關注其他新興產業,令到香港的經濟變得更多元化,增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對於新產業的興起,不少朋友認為政府應該擔當領導角色。我認同政府有責任提供適當的環境和便利,讓有潛質的產業得以發揮,但我認為在發展新產業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撇除市場的重要性。

 

香港的發展優勢,除了低稅率和簡單的稅制、四通八達的交通和基建設施、與境外深厚的商業聯繫等等,我認為另外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建立多年、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場制度。

 

我們有優良的法治傳統,重視個人和企業都有公平的競爭機會;人才、資金、資訊一直維持高度的自由流通;政府盡力維持公共政策的穩定性,這些因素都為自由市場制度在香港扎根提供了重要土壤。

 

對於新產業的發展,我們亦不能忽略市場的角色。回顧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都不是經由政府挑選,而是隨着我們本土和海外的經濟發展,經過市場競爭和淘汰,最後才能脫穎而出,有今天的成就。

 

市場在新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擔當主導,但是政府同時亦要扮演重要角色。正如我剛才所講,政府需要維持香港擁有良好的營商土壤,讓個人和企業都能夠公平競爭。同時,政府亦要時刻認清楚我們的發展限制,以及個別行業面對的困難,適時推出適當的支援措施,跟私人市場充分配合,令到有潛質的產業能夠茁壯成長。

 

決定一個新產業能否成功,政府固然有責任,但是關鍵還是取決於個人本身。回望香港的成功之路,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一個個香港人的奮鬥故事,主角是香港人本身,政府擔當配角,為主角提供適當的支援和配合。所以,關心政府有否做好角色之餘,我更重視香港人能否繼續維持我們的活力和自信。

 

正如我日前在網誌撰文提出,香港目前面對的發展限制,總體而言是土地和人才兩方面。如何解開這兩方面的樽頸,我認為不單只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還要香港社會尋找共識,一同為香港的未來作出抉擇。

 

各位,香港多年來的成就,有賴有活力、有創意、有決心的香港人,多年來努力不懈,為自己、為下一代的幸福,一同建造出這個亞洲傳奇。面對區內以至環球的激烈競爭,我對香港有信心,因為我對香港人有信心,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與我一樣,維持着這一份信心,為自己、為家庭、為香港整體出一分力,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月19日出席智經研究中心「智經之友」春節聚會的致辭全文。)

 



消費倍保障 買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