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宜早日訂立經貿安排
2011年08月10日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剛好一年前,我應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的邀請,帶領當時在香港成立不久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代表團到台北訪問,進行了富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接觸。這一次的接觸標誌着港台之間多年來密切、卻只限於民間層面的接觸,加入了官方高層的參與和推動。一年以來,港台交往進一步密切,進一步深化,證明這些接觸是切合港台各界的需求,各界的願望,更是符合社會潮流的趨勢。
去年,我在台北出席港台商貿交流活動時,曾經以「故善戰者,求之於勢」,論述亞洲區三個趨勢。第一是亞洲區內的經濟趨勢良好,復蘇強勁,是全球經濟的亮點。第二是亞洲區內的貿易趨勢變得更為密切,貿易額有明顯的增長。第三是亞洲區內經濟體系之間走向合作,紛紛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對比歐美經濟,亞洲這邊的風光確實漂亮得多了。
一年過去,這些勢頭持續,亞洲和歐美經濟興衰的對比更加鮮明了。
亞洲經濟表現出色
幸好,亞洲地區的經濟體在區內貿易的帶動下,出現了良好的內部經濟循環,各地經濟都有出色的表現。
台灣去年的經濟增長突破雙位數,是自1987年以來最強勁的年度增長。今年看來也相當可觀,預測會有5.5%以上的增幅。
據台灣的統計資料,香港也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排在中國內地、日本和美國之後;香港更是台灣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港台貿易保持增長
2009年,我們之間的貿易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按年下跌了7%,但去年就迅速強勁反彈達27%。這強勁增長勢頭今年繼續保持,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香港是海峽兩岸間接貿易的一個重要轉口港,有關轉口貿易去年按年增長達31%,總值達280億美元,佔兩地貿易總值近兩成。
我們之間的經貿往來,應該如何更進一步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有所加強和調整,是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議題。內地與台灣簽署剛滿一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今年已經實施。這會給香港帶來什麼好處?可以在港台之間催生什麼新的合作呢?
從香港的角度來看,ECFA起碼可以帶來三點好處:
第一,推動轉口貿易。ECFA今年落實的頭5個月,看來已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台灣與大陸的貿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達15%之多。隨着兩岸經濟規模迅速擴張,兩岸直接貿易增加,這個經濟餅做大了,香港的轉口貿易將可受惠。在內地設廠的企業,包括港商,可以從台灣進口原材料或機器,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推動服務業輸出。兩岸經貿往來加強,將擴大對香港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貿易、商業、運輸物流業的需求。香港服務業在兩岸三地多個服務領域擁有相對的領先優勢和國際競爭力,香港的中介角色,預計會隨着兩岸三地間的商機增加而進一步得到重視。例如台商可以利用香港的各種金融服務,為其在大陸的業務融資。
第三,穩定地區和平環境。ECFA有助促進兩岸和平、穩定、合作、共榮的關係,這對整個東亞地區是利好因素。兩岸經濟的合作將帶動新的區域經濟格局,產生協同和互補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的長遠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從中受惠。
兩岸的ECFA和香港跟內地簽署的CEPA是類似的。CEPA自從2003年簽署以來,不斷擴大開放和深化。至今年6月底,在CEPA零關稅優惠下進口內地的各個種類香港貨品總值,已超過325億元。在服務貿易方面,以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的香港服務提供者,遍及44個服務領域。開放內地旅客到香港作「個人遊」也是CEPA的一個重要內容。
自由貿易全球趨勢
無論是ECFA還是CEPA都對活躍經貿、促進流通大有裨益。擴大經濟開放、走向自由貿易,是經濟全球化之下銳不可當的趨勢。我們都應該積極利用這個浩浩蕩蕩的趨勢,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得益。更應因勢利導,予以鞏固、予以強化。
ECFA和CEPA涉及三方。在這個由三方形成的三角形之中,已有兩條邊形成了貿易協定連繫,港台之間這一條邊卻仍然缺乏這樣的聯繫。顯而易見,香港和台灣早日訂立雙邊經貿合作安排,互惠互利,是大勢所趨。雙方可以得到的好處是絕對明顯的。
這個連繫可以將兩岸三地補足成鐵三角,提升共同競爭優勢,加強在全球市場的規模效應。三地可望憑着各自的比較優勢,在各經濟範疇的交流、合作、競爭、磨合中,找到自己適當的定位,各展所長,互補不足,推動三地的生產力,令整體經濟增長可以進一步發展。
我期望,香港和台灣可以一起把握時代賜給我們的好時機,訂立雙邊經貿合作安排,加強各領域合作,利用CEPA和ECFA,製造最大的協同效應,形成鐵三角,建立我們的自由貿易區,實現三贏。
(以上是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榮譽主席曾俊華8月10日出席港台商貿交流午宴的致辭,標題為本網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