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陽,市民前往掃墓,懷念先人。近年,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願意人生謝幕後,讓身體擁抱自然,減少耗費殯葬資源。政府也致力推廣綠色殯葬,鼓勵市民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放先人骨灰。食物環境衞生署去年處理逾4,000宗綠色殯葬,佔全港死亡總人數約 8.7%,相對2010年約佔4.6%,升幅明顯。自2014年起,署方更在清明和重陽節前後,安排免費渡輪,讓家屬前往撒灰的海域悼念先人。
鄭麗春是印尼華僑,今年與兄姊在重陽前,乘搭食環署安排的渡輪到東龍洲以東海域,悼念5月去世的母親。
「望着大海,便想起媽媽。」鄭麗春說,母親生前表明不希望加重子女負擔,所以選擇把骨灰撒到海上。「媽媽不想我們烈日當空或冒着狂風暴雨,也要登山拜祭她。她覺得葬於大海追風逐浪到處遊歷,甚至可以回去印尼。」
乘風歸去 思念無限
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親友進行悼念儀式,家屬可向海上撒花,也可以不同宗教方式悼念。
吳慧珍半年前喪夫,她也選在今年重陽節前夕,登船眺望大海,追思亡夫。她說丈夫生前喜歡攝影和遊山玩水,當鼻咽癌復發時,已表明意願。「他在電視看到海上撒灰的政府宣傳片,便跟我們說,要以這個方式處理後事。」
撒灰後,吳慧珍曾想過日後租用私人遊艇,與親友一同出海悼念丈夫,得悉食環署會於重陽節前安排免費渡輪出海,她毫不猶疑地報名。平日吳慧珍不時想起亡夫,「他過身後,我在家中擺放了他的生活照,每天跟他傾訴心事,有時又會到海邊跟他說話,總覺得他常伴左右。」
吳慧珍認為綠色殯葬經濟環保,她將來也會選擇這種方式,回歸大自然,但她不諳水性,因此希望離世後,骨灰可以撒在紀念花園。
綠色殯葬 經濟環保
由於骨灰龕位有限,近年越來越多人士選擇綠色殯葬。食環署衞生總監梁溢景說,把先人骨灰撒放在紀念花園或海上,可讓先人回歸大自然,較龕位安葬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紀念花園和大海寧靜安謐,是理想安息之處。
他說,政府近年增撥資源推動綠色殯葬,通過展覽、公眾研討會、講座等向市民推廣,又提升現有綠色殯葬設施和服務,興建面積較大的紀念花園,如新鑽石山紀念花園和設有西式和中式紀念花園的和合石橋頭路靈灰安置所第五期。政府會繼續物色合適地方,興建更多紀念花園,讓市民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