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
短片其中一幅沙畫是每年來港過冬的黑臉琵鷺,畫功細膩,形神兼備。
栩栩如生:
短片其中一幅沙畫是每年來港過冬的黑臉琵鷺,畫功細膩,形神兼備。
難度最高:
海潮指青馬大橋最難畫,因沙畫須融合實景,而大橋的線條很細,要花很多時間配對位置。
難度最高:
海潮指青馬大橋最難畫,因沙畫須融合實景,而大橋的線條很細,要花很多時間配對位置。
家的感覺:
海潮每次到外地表演,均堅持用香港的沙,因從中可讓他想到石澳海灘和香港這個家。
家的感覺:
海潮每次到外地表演,均堅持用香港的沙,因從中可讓他想到石澳海灘和香港這個家。
技巧純熟:
海潮以手刀在沙上反覆快推,呈現羽毛的細緻圖案,感覺更真實。
技巧純熟:
海潮以手刀在沙上反覆快推,呈現羽毛的細緻圖案,感覺更真實。
融入表演:
海潮表演時喜歡加入形體動作,增添觀眾的視覺享受。
融入表演:
海潮表演時喜歡加入形體動作,增添觀眾的視覺享受。
澳紐推廣:
新春期間,海潮到澳洲和新西蘭八個城市推廣香港,即席表演沙畫。
澳紐推廣:
新春期間,海潮到澳洲和新西蘭八個城市推廣香港,即席表演沙畫。
香港沙 香港家
2014年03月09日
憑藉一雙巧手,在燈箱上將沙粒灑、抹、擦、點,一幅幅變化無窮的沙畫便呈現眼前。本港沙畫藝術家海潮最近為政府新聞處拍攝《沙畫話香江》宣傳短片,向外地觀眾介紹本港著名景點和精彩生活。拍攝過程中令他重新認識香港的美,欣賞從沒去過的景點,包括國家級的地質公園。每次到外地表演,只要摸着香港的沙,就有回到家的感覺。
宣傳片長15分鐘,輯錄了海潮20多幅沙畫,包括青馬大橋、天壇大佛、太平山頂、地質公園等著名景點,同時展現本港薈萃中外的文化藝術和美食佳餚。沙畫和實景交錯相融,配上節奏明快的音樂,讓觀眾感受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澎湃活力。
海潮說,參與短片製作是愉快的經歷,使他更認識香港的美。「拍攝令我留意到香港美麗的一面,好像地質公園,我一直沒有去過,但原來這個地方很美麗。日後有空,我會選擇到這些大家忽略了的景點遊覽。」
推廣香港 感受深刻
短片有一天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拍攝,海潮架起燈箱,繪畫維港景貌,別有一番感受。「到過其他地方和城市後,你會發現維港的景色很獨特,並非隨處可見。我給很多遊客圍着,感覺自己正代表香港,介紹這個美麗的地方,很親切,有一種家的感覺。」
海潮表示,20多幅沙畫中,最難繪畫的是青馬大橋。「因為沙畫要和真實影像配合,掌握角度和細微之處不容易。青馬大橋線條很細,配對錯了就不行,要花很多時間嘗試。」
基本技巧 雙手勾勒
沙畫的技法很多,海潮介紹了當中幾種。灑沙 --- 在燈箱上灑上沙粒,用手指或指甲繪畫線條和寫字;推沙 --- 將沙從燈箱旁邊推出來,從而營造出深淺效果,繪畫山巒便可用此法;鋪沙 --- 將沙從手中流到燈箱上,直接繪畫不同圖案。另外,繪畫雀鳥可利用手掌的刀位,在沙上反覆快推,便可呈現羽毛的細緻圖案。
海潮曾從事舞台設計、舞蹈員、演員等工作,2009年在互聯網看到沙畫短片,此後自學不輟,技藝日益精進。表演時,音樂一響起,他便會全情投入,精心創作每個圖像,中間更喜歡加入形體動作,以增視覺效果。例如,畫完一隻鳥,他會用雙手模仿雀鳥飛翔,更富韻味。對觀眾來說,除了燈箱上的沙畫,海潮繪畫的過程本身已是一種表演。
變化無窮 想像無限
海潮創作沙畫,愛其獨特之處。「沙畫的變化很大,可塑性很高。特別之處是,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後只可拍下,不能保留,心裏反會留下美好的印象,這點很吸引我。」
將沙畫融入宣傳短片,生動之餘,亦能和觀眾有更多互動。「沙畫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讓觀眾有想像空間,一邊看,一邊想像你在畫些甚麼。看到完成的作品,觀眾會產生強烈的聯繫,並感到喜悅。」
用香港沙 繪香港家
海潮早前到澳洲和新西蘭八個城市推廣香港,即席表演沙畫。受澳洲的入境規例所限,那次表演他只好用當地海灘的沙;平常他都堅持用香港的沙。
「每次到外地表演,只要摸着香港的沙,就想到石澳這個美麗的海灘,感覺很舒服,這就是家。」
《沙畫話香江》短片已上載政府新聞處YouTube頻道,歡迎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