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和汽車是本港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排放源。為改善空氣質素,環境保護署今年7月實施新例,規定遠洋船在港停泊期間須轉用低硫燃料,估計可令葵涌貨櫃碼頭一帶和遠洋船停泊區域的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香港是亞洲首個實施這項規定的港口,根據新例,遠洋船停泊期間,除首小時和最後一小時,必須使用含硫量不超過0.5%的燃料。
突擊巡查 抽驗燃料
船長和船東須記錄船隻到達泊位、開出和轉用燃料的日期時間,並保存記錄三年。環保署人員會登船突擊巡查,檢查油單、停泊和轉油紀錄等文件,也會抽取燃油樣本,送交政府化驗所化驗。
環保署污染管制主任馮穎怡指,遠洋船一般使用污染較嚴重的重油,含硫量平均達2.6%。低硫燃料含硫量則較重油少八成。「新例實施後,由於轉用了低硫燃料,二氧化硫和粒子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減少達六至七成。」
由於低硫油的燃料成本遠較重油昂貴,來港的遠洋船轉用低硫油可獲寬減港口設施和燈標費用。
遠洋輪船輪機長林躍輝指出,轉油程序不大繁複,需時約20分鐘,只須於泊岸前把蒸汽關掉降溫,但船員之間必須溝通良好和緊密合作,因為轉油程序一旦出錯,會引起機器故障,不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程序。
環保署表示,若遠洋船使用不合規格的燃料,船長和船東可被罰最高20萬元和監禁六個月。新例實施後至今,暫未發現違例個案。
路邊遙測 有助減排
除船舶外,路邊空氣污染也影響公眾健康。環保署去年引入路邊遙測設備,每日設置在三個不同地點,以偵測汽油或石油氣推動車輛的廢氣排放是否符合標準。
有別於柴油車排放黑煙,汽油和石油氣車釋出的廢氣是肉眼看不見的。路邊遙測設備可有效偵測維修不善而排放廢氣的汽油車。
若車輛被發現排放超標,車主將收到廢氣測試通知書,需修理好車輛,並在12個工作天內到指定的測試中心,確認排放符合標準。若未能按要求維修,行車證會被吊銷。
減少廢氣 初見成效
環保署助理環境保護主任劉志浩表示,汽車維修不善,排放物濃度會較正常高10倍。自去年8月引入路邊遙測儀器,環保署共監察約56萬架次的汽油或石油氣車,並向約3,800名車主發出廢氣測試通知書,其中約200輛車被吊銷行車證。
他指出,路邊遙測措施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路邊空氣監測站錄得的車輛污染物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分別下降13%、7%和13%,反映管制計劃有助長遠改善路邊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