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蛇出沒注意

2015年09月20日

蛇有相似

蛇有相似:  翠青蛇常被人誤認為青竹蛇,牠與青竹蛇最大的分別在於頭部呈圓形,青竹蛇則呈三角形。

緬甸蟒蛇

緬甸蟒蛇:  緬甸蟒蛇在香港屬於受保護動物。

伺機而動

伺機而動:  青竹蛇以守株待兔的方式覓食,靜候獵物接近才行動。

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  鄧詠詩(右)與拍檔定期到郊野公園和人跡罕至的島嶼尋蛇蹤,記錄分布情況。

教育中心

教育中心:  漁護署在鰂魚涌設立本地首間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介紹多種本地生物,鼓勵市民珍惜大自然。

香港是個繁盛大都市,多見高樓,鲜見蛇蹤,但在喧鬧面紗的背後,卻是一大片青蔥郊野。其中的樹林、溪澗等各類自然棲息地,孕育着豐富的動植物種,單是蛇已有52種。物種豐富多樣有助维持生態平衡,漁農自然護理署致力維護生物多樣性,定期派員到野外調查,記錄不同物種的分布,蛇是其中一種。漁護署今年更首次舉辦香港生物多樣性節,讓市民認識各種「冷門」動物,珍惜大自然。

 

漁護署2002年起進行全港生物調查,一級農林督察鄧詠詩是蛇的專家,與拍檔定期巡查郊野公園和人跡罕至的島嶼,記錄蛇的分布情況,包括出沒位置、品種、性別、年齡等。

 

「香港有52種蛇, 20種有毒。蛇在食物鏈中既是捕獵者,也是獵物;會捕食老鼠和昆蟲,也會被蛇鵰、大白鷺等捕殺。蛇的數目多寡直接影響其他物種數目,在平衡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分晝夜 定期調查

香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蛇是青竹蛇,帶微毒,覓食時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靜候獵物接近才行動。牠的外觀與無毒的翠青蛇相近,容易被人混淆。「兩者主要的分別在於頭部,翠青蛇的頭和眼是圓的,只吃蚯蚓;青竹蛇頭部呈三角形,眼睛酷似貓眼,瞳孔如一條線。」

 

橫紋後稜蛇較為罕見,只在西貢和八仙嶺一帶出沒,棲息在溪澗旁,以魚為糧,調查員一年只遇見牠們一、兩次。

 

至於無毒的緬甸蟒蛇,長大後可達六米長,主要的食物是哺乳類動物,牠是本港蛇類中唯一受保護的。

 

由於不少野生動物愛在夜間活動,調查人員也會在晚上巡邏。即使不見蛇蹤,見到蛇皮也可作研究用。「蛇每隔數月就會褪皮,只要點算蛇皮上鱗片的數目,便能推斷其品種。」

 

鄧詠詩說,一般人覺得蛇非常恐怖,有毒又會咬人,其實只有一些蛇有毒,而且大都不會主動攻擊人。若不幸被蛇咬,最重要保持冷靜,牢記蛇的外形和特徵,立即前往醫院求醫。

 

教育中心 推動保育

香港有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如紅樹林、溪澗等,加上位處熱帶和溫帶之間,孕育出眾多物種,包括原生植物、魚類、雀鳥、昆蟲、兩棲及爬行動物等。這些自然界的生物互相依存、制衡,有助淨化空氣和水質、調節氣候、平衡生態。

 

漁護署積極維持生物多樣性,更於三年前在鰂魚涌設立本地首間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展出變色樹蜥、香港瘰螈、五線無鬚鲃等多種「冷門」本地生物,讓大眾更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辦同樂日 教育公眾

漁護署今年首次聯同20多所大學、民間組織和環保組織合辦香港生物多樣性節,本月起一連三個月舉辦逾120項活動,包括親子遊、展覽、講座、工作坊、導賞團、比賽和義務工作等。重頭戲之一是11月15日在尖沙咀九龍公園舉行的香港生物多樣性同樂日,設有公眾講座、工作坊、觀鳥和樹木導賞團,以輕鬆的手法引導公眾了解和珍惜大自然。



禁止汽車引擎空轉的法定要求 綠色香港我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