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器官捐贈機制建基於利他原則
本港現行規管遺體器官捐獻、分配與移植的法例及機制乃按利他和效益兩大原則實行,市民可按個人意願在中央名冊加入或取消登記,但捐贈者和家屬不能指明或篩選受惠者,受惠者身分也不會事先向捐贈者家屬透露,以確保捐贈者和受惠者之間不會有利益關係,也不會出現歧視。
政府留意到近日互聯網上有少數人歪曲器官捐贈的利他奉獻精神,宣揚登記器官捐贈者應審視受惠者身分,甚至呼籲他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醫務衞生局對此表示遺憾,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挽救生命的大愛行為。
醫衞局與醫院管理局正參考去年兩地首次跨境器官捐贈移植個案的成功經驗,與內地探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現時政府正考慮設立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即當兩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本地沒有合適病人接受,便可跨境配對,讓兩地各自在沒有合適受贈者的情況下善用器官。
該局指,個別人士肆意貶損兩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積極意義,蔑視兩地同胞血濃於水、過往各種無私捐獻互助,以至內地無私捐贈器官挽救本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實,漠視兩地輪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也曲解國家器官捐贈和移植的發展及分配制度。
政府指出,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獲得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器官移植學會高度認可。
衞生署留意到近期中央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不尋常。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出現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遠較過去數字為高,但當中超過一半根本從未登記或重複取消,2月份無效取消登記比率高達74%,不排除其意圖為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增加政府人員行政負擔。政府譴責這種極不負責任的行徑。
所幸同期新增登記人數5,091人,中央名冊數字仍然錄得正增長。醫衞局與衞生署、醫管局會繼續致力與社區夥伴合作推廣器官捐贈,包括建立以機構為本的網絡,鼓勵市民在中央名冊登記;利用講座、研討會、電台、報章、互聯網、社交平台、宣傳品等途徑推行公眾教育等。